葆桦视角

诊所年底业绩走低,投资人另寻他人怎么办?

1.jpg

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终盘点,完成「预期患者访问量」「营业收入目标」仍是目前私立医疗机构共同努力的方向。

 
可是,年底医务人员离职率不断上升,很多医疗机构面临运营成本降不来、高质量的服务无法持续提供等问题。

投资人基于运营团队年度业绩达成率较低的表现,便开始着手寻找更合适的人,来接管项目,试图寻找项目运营瓶颈的突破点。
 

这一次,我们盘点了 大影响医疗机构财务目标实现的共性因素:

1. 没有明确可执行的运营计划

2. 执行层团队结构松散责任不明确,造成工作低效

3. 现金花费安排不合理或浪费严重

4. 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不充分

5. 法律及风控意识不强

6. 医务人员缺乏,无核心技术

7. 品牌推广无术及营销不当

 
以上看似都是运营团队的过错,其实不然。投资方的特性、项目的属性、管理者的本性都能决定着一个项目的命运。

1.jpg
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


赢在起跑线,却输在半道上
 
医疗服务成为投资热是近 5 年或者更早的事情。小到诊所大到医院,核心运营管理团队有医疗背景及公立医院管理经验,曾是被投资方看作是项目成功的首要保障。
 
然而,有些高管没有什么职场经验,也没有经过职业化运营技能实践及培训,在并没有理解透「基于商业模式的医疗服务,其实质就是一门生意」的前提下,高估了自身原有的各种资源价值,而忽略了经营生意的根本是「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营管理决策机制」
 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一旦有了「决策机制」,基本就决定了医疗机构各种经营活动的资源条件具体有哪些,也就间接反应出了机构基本的运营管理能力。

职业化管理人才的决策能力需要长时间积累与实践习得。这项能力包括如何建立工作文化氛围,以及如何做好团队建设、规范制定,进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,既能保障质量又能控制风险。

1.jpg
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

那么问题来了,在项目进行中,如何保证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呢?
 
点建议,供投资者或经营者参考:

第一, 在启动计划期,做好主要决策。

1. 选择利用各种优质资源,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。比如管理人员及医生资源、对外关系等。


2. 患者来源分析及营收保障性评估。


3. 完善运营计划。包括经营范围、各类成本、品牌推广及定价等。


4. 基于各种资源的实现,进行财务目标能力的评估。


5. 财务预算的可实现性及达到盈亏平衡点的可能性评估。


6. 项目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评估。



第二, 筹建期,做好主要决策考量。

1. 选址租金、布局合理、设计科学、装修实惠。


2. 明确专业服务范围,做好服务能力评估。


3. 确定项目重资产投入成本的合理性及必要性。


4. 项目建设管理,如何保障工期按时完成。


5. 启动资金的使用及管控。


6. 各种规章制度建立,SOP 规范流程建立。


7. 管理团队的人选及各级职位描述,职责明确同时建立授权机制。


8. 制定薪酬计划,合理设定 KPI ,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及培训。


 
第三, 做好从「正式运营期」到「长期稳定运营」的投后管理

以生存为目标,尽快达到收支平衡,既是经营者的任务也是投资人的期望。日常运营管理措施对机构的经营成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1. 及时充分了解既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及动向。不轻易做颠覆性计划改变。可适时调整价格,收费合理且符合商业逻辑。


2. 培养员工商业化医疗服务的技能,提高医生参与经营的责任感。 


3. 建立高效的账务管理系统包括商业保险理赔服务流程,让营收管理产生服务价值。


4. 搭建合作平台多学科的专家兼职。内部跨职能协作有效缓解人力成本压力。


5. 合理利用沉默成本提供就医体验,有效推广机构良好知名度。


6. 创造便利,借助第三方服务以减少固定非可控运营成本。


7. 以口碑作为主要营销手段,让优质服务成为营收根本。


1.jpg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

职业化管理是趋势
 
除了现有的私立医疗服务的享受者,还有很多潜在的消费群体(他们经济条件不错且重视时间成本,他们期望有更高品质更有价值更体贴的高效服务。)
 
所谓正规,就是医疗机构注重品牌建设,坚持「经营合法,用人合适,花费合理」的有序运营基本原则。这应该成为私立医疗机构经营发展的方向。
 
无论机构大小,经营规范化、管理人员职业化已是大势所趋。

在医疗机构运营的实践中,要不断完善决策机制,不断增强对「人、财、物」的综合管理运营能力,及时把握市场动态,适时调整策略,明确目标,才能实现稳步健康发展。
 

题图来源:图虫创意

责任编辑:钟丽 杨青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