葆桦新闻

潘静 | 疫情之下,基础医疗机构要靠什么活下来?

1.jpg

潘静   DXY 诊所发展联盟专家顾问

新冠疫情爆发,如何迅速确认疫情和防控决策,对整个国家公立医疗体系的应急反应及组织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。

而对私立医疗机构而言,更是一个沉重打击。

尤其是诊所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,对突发疫情的认知及反应都在相对被动的前提下,这次可以说是「无所适从」。
 
近期,我们采访了诊所发展联盟专家顾问潘静老师,对这次疫情带来的运营思考和行业趋势变化,进行了一些交流和讨论,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。

问:突发事件,诊所第一时间怎么应对?

潘静:突发事件,无法预测发生的时间及形式,更难预料后果。

我们目前运营的一家诊所位于成都,1 月 28 日,我们得到疫情信息的第一时间诊所团队就进行了远程沟通,更严格执行无发热门诊分诊措施:
 
1.png
无发热客户就诊流程

一、到访者一律挡在进入诊所门口,门口放置工作台,有穿戴防护装备的护士(隔离衣,防护镜,口罩,手套)预检,测体温并登记。

二、要求诊所在大门上贴告示,如下:
 
访客请注意,我们诊所不具备呼吸道传染病诊治服务能力。若有以下情况:
1、体温超过 37.3 或以上。
2、过去 14 天里到过武汉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接触史。
请及时到公立医院指定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,感谢您的配合。

三、做好预检信息登记,目的是可追溯疑似病例和有上报记录。

1.jpg

当然,我们还没有用到这些应急流程,就收到了「全民隔离」措施和诊所停业通知。
 

问:猝不及防的停业,员工薪资发放是个问题,你们是怎么发的?
 
潘静:2 月春节假期延长,各地卫健委主管部门明文规定了「诊所暂停开业,复工日期待定」。
 
大家除了等待通知复工,只剩下焦虑,首先是焦虑「钱」。
 
关于员工薪资,若长时间停业,肯定会考虑的是人力、财力储备。如果诊所是未来计划持续发展的机构,员工人数不超过 10 人的,不建议在这个期间做员工变动,一刀切的砍人不是明智之举,离职金也都是成本,复工以后招聘会成问题。
 
医疗行业人才难找,企业要人的时候恨不得重金挖人。如果要劝退,务必要慎重考虑企业是否要持久发展,只要持续经营,后续一定会遇到的人才瓶颈问题。
 
因此,我们选择停业期间按兵不动,工资照发。
 
当然,在不违背劳动法的前提下,有难处的企业可以与员工商议,停业期间只发基本工资或缓发薪水,险金照付,停业时间替代部分年假也是可行(这里建议仅供参考)。

 
问:多数诊所已经整整停业 1 个月,加上3、4月的门诊量一定不饱和,很多新诊所算一算钱,都感觉开不下去了.....现在应该怎么办?
  
潘静:财务风险,仍然是企业的主要风险,特别是创业不久的诊所。

诊所持续经营主要靠现金流,突发事件发生,停业无法创收,人员薪资及营业场地租金照付,小机构很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窘迫局面,甚至资金链断裂。
  
那现在要怎么办?

没有营收的诊所还能撑多久,做老板的务必要心中有数。
 
在创业之初,预算投入的资金计划做足,现金流为王。由于疫情可能对目标市场的就医方式产生影响,复工开业后的营收预估要切实合理,门诊访问量也许会大打折扣,因此把期望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。

建议按 30%-50%-70% 的利用率来做测算,切不可盲目自信。最关键的是,诊所需要调整 2020 年的运营计划,做好 4 个月停业准备以及接下来一年门诊量不达标情况下的 15 个月的财务测算。 

 
1.jpg
△这是餐饮企业的财务情况,供参考。医疗机构情况预计更差,人力成本更高,利润更薄。

大家现在可以开始盘算账面余额,包括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,资金链是否会中断,没有营收的基础上需要储备多少运营资金?

如果算出来,账面资金都撑不过 3 个月,说明此前运营资金储备不足,今年的生存状态堪忧。

现在要考虑是否要继续做这个事业,那些原本计划今年要关店的,也许该做决策了。

1.jpg
关注「轻松开诊所」,并回复「财务」二字
可获取这个表格,自行测算财务情况

 
问:这次疫情,您如何看待医疗机构往线上服务上投更多资源?

潘静:宅家期间,所有诊所经营者脑海天天在翻滚,而诊所可以做的事情极有限。

线上服务对于大多数医疗机构而言,本身不在经营范围之内,很多机构是没有能力利用互联网线上远程问诊。
 
自媒体、线上轻问诊、线上会员服务等线上服务方式,此前若没有积累,现在一头扎进去也来不及,这点收入远远不够抗住这场料峭春寒。
 
而疫情终会过去,经营者去做事件回顾时,这些线上产品不应是首要关注的焦点。

当然,医疗机构升级转型,线下联动线上,这是企业长期发展要关注的。

但是企业短期内更要考虑如何在这个春天生存下来,那么焦点永远是围绕主业、稳定当前业务。

现阶段管理者更应该去思考:医疗机构的人员配比是否合理,重新建立应急预案、运营管理机制和高效工作流程,加强物资储备管理,完善内部培训及应急情况演练,提前做好财务测算,全方位增加抗风险能力。


问:这次疫情,可能会对基础医疗行业产生哪些影响?

疫情过后,活下来的医疗机构更要基于诊所服务范围提升运营能力,做好长期有序的运营管理。

特别提醒下,诊所复工后的市场营销策略需要慎重考虑,比如降价促销或涨价保本,都不太推荐。给患者更贴心更安全的服务,是疫情过后客户回流的基础,有质量保障的医疗服务产生的「口碑」比其他营销手段都管用。

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一定会存在,而大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,未来不单单只停留在疾病层面,机会还有很多。

如何让医疗机构健康活下来并持续发展,增强「风险免疫力」,掌握运营管理能力就尤为关键,诊所经营中风险不可预测,但意外发生的成本可以预留。

运营管理能力就体现在「风险管理」上,至少能让风险带来的经济压力变得可承受,让损失降到最低。

最后,希望我们都能一起熬过这次危机。